中國在5G建設上搶在美國之前,中美紛爭,反而一直給日本創造了不少經濟機會。當中國企業們遭到美國發布的禁購令打擊,大量來自中國的采購業務便開始轉移至日本。
然而中國對日本的貢獻遠不止如此,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帶動日本出口增長的 “火車頭” 除智能手機需求外,還有伺服電機等一般機械類產品。
日系伺服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
根據MIR DATEBANK數據,受下游應用市場持續萎靡等因素影響,中國對日系伺服的需求有所下降,2018年日臺占比中國伺服市場份額從59%略降到56%,但依然位居榜首。其中日系品牌松下、安川、三菱分別占據第一、二、三名的位置。
2018年國內伺服市場競爭格局(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目前,我國伺服市場處于成長階段,增長空間大,且增長速度明顯。伺服行業下游應用行業隨高精密設備需求的不斷提升,實現了從紡織包裝等傳統領域向電子設備制造、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的轉移。
其中工業機器人對伺服的需求增長最為明顯。到2020年預計拉動的伺服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47億元。
中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工業機器人相對其他下游行業,對伺服產品的要求更高,如:
n 快速響應性,伺服系統的靈敏性愈高,快速響應性能愈好;
n 起動轉矩慣量比大,在驅動負載的情況下,要求機器人的伺服電機的起動轉矩大,轉動慣量小
n 控制特性的連續性和直線性,隨著控制信號的變化,電機的轉速能連續變化,有時還需轉速與控制信號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調速范圍寬,能使用于1:1000~1:10000的調速范圍;
n 體積小、質量小、軸向尺寸短,以配合機器人的體形;
n 能經受住苛刻的運行條件,可進行十分頻繁的正反向和加減速運行,并能在短時間內承受數倍過載。
日本憑借著良好的性價比和較高的可靠性獲得了穩定且持續的客戶源,在中小型OEM市場上尤其具有壟斷優勢。